/ 注册 部门街镇 无障碍 适老版 智能机器人 繁體版 支持IPV6
首页>专题专栏>渝东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非遗项目>市级
秀山毛尖栽培与制作技艺
日期:2024-07-02

自古以来,当地土家族、苗族、汉族等各族人民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进程中,利用当地海拔高差所形成的山地立体性气候,成功营造了一套林-茶复合农业生态系统。秀山地区的传统茶园,大多种植在适宜于茶叶生长的海拔500-800米之间的低中山地带。茶园往上是森林,往下依次是农田、河流和村庄。河流为农田提供水源,农田为茶园提供养料,森林为茶园储存水分。通过林-茶复合农业生态系统,基本建立起了完善的茶树无公害栽培管理体系,运用了茶树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逐步实现了茶园生态的基本平衡。

-茶复合农业生态系统为秀山毛尖的传统制作提供了上好的原料。秀山毛尖以树龄百年以上的川小叶种茶树所产的茶叶为最佳,采摘期为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谷雨前后。采摘时,精选一叶一芽或两叶一芽茶青,经过筛分、摊放、杀青、摊凉、初揉、烘二青、复揉、解块、做形、干燥等繁复程序精制而成。

秀山为北纬三十度的黄金产茶带,属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所云的“巴山峡川”之域,是中国茶叶的原产地之一,种茶、制茶的历史源远流长。东汉建安年间,秀山曾属涪陵郡南境。据《华阳国志》载:“涪陵郡,巴之南鄙……无蚕桑,少文学,惟出茶、丹、漆、蜜、蜡。”明末清初,茶叶成为秀山地区与外界互通有无的重要商品。时至晚清,一举成为朝廷指定的皇家贡品。

秀山茶叶生态栽培独创的林-茶复合农业生态系统,茶中有林,林中有茶,森林、茶园、农田、河流、村庄,呈梯级分布,共同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图景。目前秀山地区形成了林茶间作的立体复合生态茶园,已成为发展茶园经济生态的有效模式,既提高了综合经济效益,改善了茶叶品质,又增加了茶园生态多样性,增强了茶园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能力,从而减少了农药的使用和污染。

秀山毛尖传统制作技艺,以柴火铁锅为主要设施,所得茶品外形紧结匀整,色泽鲜润翠绿,香气高长纯正、栗香高,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鲜醇甘滑,叶底嫩绿、明亮、均匀,质、形、色、香、味、气、韵七品俱佳,为绿茶中的精品。

秀山毛尖的栽培及制作技艺,主要分布区域为秀山洪安镇、钟灵镇、海洋乡。主要传承人有龙云辉、陈仲元等。该技艺是秀山地区农耕文化的精髓,不仅促进了茶叶本体的生产,而且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同时,茶艺、茶礼及茶道得到推广,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而且突出了人在与自然物的会合、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修养情性,礼让和睦,这对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其意义不可低估。

xwhl


政策推荐
热门词汇
最新政策
换一换

版权所有: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主办: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002410002 ICP备案:渝ICP备18015756号-1 渝公网安备 50024102500278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