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 智能机器人
部门街镇 登录注册 网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渝东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非遗项目 > 市级

秀山花灯戏

日期:2024-07-02

秀山花灯戏,发端于清代晚期,是由秀山花灯表演艺术派生出来的一个地方剧种。它起源于秀山、发展于秀山,是秀山地区最地道的民间文化艺术,在当地众多的戏曲剧种中,最具代表性。

秀山花灯戏的音乐,大都以花灯调的旋律为基调,道白纯系秀山方言,唱腔多为一至两个调子贯穿始终,和歌剧相比,倾向于戏曲板腔化;舞蹈动作,基于秀山花灯舞蹈变化而来,人物身段动作生活化,随意性强,从而创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传统的秀山花灯戏演出前要设堂祭祀花灯神,情节单一,剧目内容多以表现民间生活和神话传说为主;现代花灯戏剧目以移植、改编其他剧种剧目和新创剧目为主,演员阵容相对较大,戏剧冲突明显,故事情节相对复杂,舞美、音乐等已成体系。目前,秀山花灯戏剧目共有上百折。主要剧目有《牧童看牛》《琼花》《焦裕禄》《洞房花烛夜》等。主要传承人有彭兴茂、何建勋、崔永江等。

秀山花灯戏是秀山地区的土家族、苗族与汉族等兄弟民族共同创造的民间文化艺术形式,形成了舞蹈性、歌唱性、戏剧性、模拟性、民族性、地域性、程序性、群众性等特征,深受广大民众喜爱。

秀山花灯戏是当地人民共同的文化根基和情感纽带,对促进当地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研究当地社会、戏剧以及整个中国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抢救、保护秀山花灯戏,对于丰富民众文化生活,促进当地民俗音乐舞蹈艺术及其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学术价值。

秀山花灯戏经历了起源于清末,发展于民国,辉煌于新中国的历程。改革开放以来,各地的花灯戏都面临着与其他传统戏曲艺术同样的困境,剧场演出日益减少,剧团经费短缺,新剧目编排上演困难,年轻一代的编创演人员后继乏人,急需采取措施对这一地方特色剧种进行抢救和保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