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教育改革发展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通知
秀山府办发〔2021〕84号
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各部门,有关单位: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教育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已经十七届县人民政府第10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9月26日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教育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
远 景 目 标
在“十四五”发展新阶段,我县将坚持“人文秀山·上善教育”的核心发展理念,坚持以教育高质量发展贯穿“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始终,按照“1·3·5·9”的总体思路:瞄准1个战略定位,立足“一脚踏三省、三省共一城”独特区位,努力建设武陵山区教育强县,发展成为重庆市优质教育区县;构建3大体系,即构建更加完善的秀山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更高水平的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和构建更具效能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落实“固本强基”5大举措,即教育发展新理念、教育发展新环境、教育发展新谋略、教育发展新样态、教育发展新特色;实施9大发展任务,每个发展任务下实施5项具体行动计划,共计45个规划项目。秉持“有的放矢、久久为功”的发展心态,坚持“紧锣密鼓、小步快走”的行动姿态,努力实现三大跨越,即教育发展层次由实现基本均衡向推进优质均衡跨越,教育发展格局由实现全面普及向全面提高质量跨越,教育发展水平由实现条件达标向建设智慧教育跨越。凝心聚力、时不我待,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全力推动秀山教育迈进“十四五”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一、发展基础与形势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中共秀山县委、县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行动计划,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绩,圆满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秀山教育在武陵山区的影响力、辐射力和美誉度大幅提升。
1.实现了基础教育全面普及。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全县幼儿园201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5%,普惠率达85%,大幅度超过全市平均水平。义务教育普及水平进一步提高,现有小学51所、初中23所,中小学校标准化率达90%以上,位于全市各区县前列;小学巩固率达100%,初中巩固率达98.5%。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现有普高2所、职高1所,通过实施普通高中提质攻坚计划和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高中阶段入学率达92%。特殊教育普及水平提升,现有特殊教育学校1所,实施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学校数75所,特殊教育儿童入学率达98.2%。
2.实现了教育质量明显提升。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工作,多措并举实现了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2017年秀山顺利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教育督导检查,并高标准全面通过国家督导认定。素质教育成效凸显,已成功创建60余所县级各类别特色学校、30余所市级各类别特色学校、3所市级语言文字达标示范学校、10所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民族艺体、书法艺术、校园足球”等特色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彰显。普通高中教育质量连续5年在渝东南、重庆市农村区县处于领先地位,形成了“年年上台阶、届届能突破”的良性发展态势。职业教育质量持续提升,秀山职教中心毕业学生升学率、就业率等已连续4年在重庆市处于领先地位。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年均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6000余人次,劳务输出率达85%以上,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供给大批劳动技能人才。
3.实现了教育民生持续改善。不断完善贫困家庭子女资助体系,扎实开展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和建卡贫困户非寄宿生生活补助工作,实现了精准资助全覆盖。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全面落实减免学费、国家营养改善计划补助资金、助学金政策,全县无一学生因贫失学辍学,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失学辍学动态清零。脱贫攻坚教师深度参与,2424名教职员工参加扶贫结对、帮扶走访,共走访帮扶5052户贫困户,13名同志坚守驻村一线,其中6人担任第一书记。
4.实现了改革创新不断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划片、免试、就近入学,妥善安排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入学。顺利完成重庆市新普通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实施后的首次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两所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改革有序推进。职业教育形成了以工学交替、订单培养为特色的校企合作发展模式。教育督导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教育督导效能稳步提升,县政府教育督导室被教育部授予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实施“县级优秀组织单位”称号。大力推进学校章程建设。深入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治理,初中标准班额占比达98.04%,小学标准班额占比达90.97%,处于全市领先地位。
5.实现了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学前教育实现提速发展,全县三级以上幼儿园127所,普惠性幼儿园117所。滚动实施了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二期)、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农村普通高中改造计划和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六大工程,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学校标准化率已达90%以上。职业教育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保障,校园扩容扩规工作稳步推进。六大功能室建设全面达标。教育信息化提挡加速,宽带网络接入学校占比97.7%,全县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中小学“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使用达63.8%。教育财政拨款逐年实现“三个增长”,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逐年提高。
6.实现了师资建设稳步推进。严格落实优先补充教师编制政策,师资队伍结构日趋合理。通过“特岗计划”招聘、公开招聘、定向招聘等方式,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共补充艺体等学科教师近400人,全县中小学编制使用率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满足了学校教学工作需要。加强教育系统党建归口管理,提高党员教师队伍思想素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落实了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城乡教师队伍得到均衡配置。开展了乡村教育振兴计划、乡村教师工作坊研修、乡村教师送教培训、鲁渝教师协作培训等项目,教师队伍专业水平大幅提升。全面落实教师待遇,乡村教师积极性不断提高。高标准落实教师培训经费,全县专任教师参加县级及以上集中培训比例超过70%,培训覆盖率100%。市县级特级教师、骨干校长、骨干教师、学科名师数量稳定增长。
(二)发展背景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县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全面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重庆教育现代化2035》的关键五年。秀山教育正处于加快深化改革、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意义重大。
新的区域发展定位要求秀山教育协同创新。秀山县作为渝东南桥头堡城市,武陵山区重要的旅游集散地和物资集散地,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通道,因此需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推进与教育发达地区协同、创新、融合发展,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水平和区域辐射影响力,发挥好教育的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作用。
新的人口变化趋势要求秀山教育调整布局结构。随着秀山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秀山县域内人口将持续流动,学龄人口在区域、学段的分布将呈现新的形态,到2035年,将逐步发展成为“50平方公里50万人口”的桥头堡城市,教育需求侧将产生相应变化,迫切要求超前布局谋划,优化教育布局结构和教育资源配置,以适应人口结构的变化。
新的教育需求形势要求秀山教育提质增效。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的教育需求更加迫切,当前优质教育的供给还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秀山教育迫切需要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跨越。
新的科学技术革命要求秀山发展智慧教育。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大规模快速发展,以5G为主要标志的新技术异军突起,重庆加快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促进智能产业、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协同发展,集中力量建设“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对秀山发展智慧教育、培养智慧人才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也为秀山发展智慧教育,集聚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新的教育发展难题要求秀山教育深化改革。当前,国家及市级层面均在大力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等一系列改革举措,秀山教育要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深刻认识教育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持续深化教育改革,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活力。
面对新形势,秀山教育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学前教育短板明显,优质公办园数量较少且学位供给不足,教育经费占比少,教师保障不足,保育教师尤为缺乏,保教质量较差,“小学化”倾向较为严重。二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水平有待提升,硬件建设需要全面加强,校际差距虽有减小但仍然比较明显。三是普通高中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有待完善,需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推进育人方式改革,主动适应新高考改革。四是职业教育的适应力不强,普职比相对失衡,专业与产业的匹配度不高,优质特色建设、校园扩容扩规进程还需加快。五是高等教育发展仍属空白,区域高等教育布局规划进展缓慢。六是县域教育特色发展与学校内涵建设有待进一步凸显,教育管理与教育评价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办学活力仍需进一步激发。
(三)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秀山人口流动将不断持续,主要表现为乡村人口持续流向城镇地区、县域内人口小规模流向主城区,而随着秀山稳步发展,将吸引部分外流人口与周边区县人口向秀山返流。伴随着总量人口的变化,相应的学龄人口在区域、学段的分布也将呈现新的形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迫切要求不断优化教育结构布局和教育资源配置,以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从而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面向“十四五”,秀山亟需充分总结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经验,明确目标定位,充分发挥优势、补齐短板,积极顺应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努力建成质量卓越、特色鲜明、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秀山教育。
二、发展思路与战略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紧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优化布局为先导,以促进公平为基础,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依法治教为保障,以教育评价改革牵引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立足“一脚踏三省、三省共一城”独特区位,全面推进县域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成武陵山区教育强县,为秀山县桥头堡城市建设暨“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二)发展原则
坚持党管教育,落实优先发展。坚持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不断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教育作为多方参与的系统工程加以保障,突出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
坚持统筹推进,促进协调发展。加强统筹谋划,优化布局结构和资源配置,完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县域、城乡和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普职协调发展,让每个孩子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
坚持遵循规律,凸显绿色发展。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赋予学校办学自主权,激发教育工作者的创造力,为教育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坚持深化改革,推进开放发展。完善专项研判机制,解决教育重难点问题;创新治理方式,转变发展方式;把握大势、顺势而为,深入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加强教育对外交流合作,吸收借鉴先进办学治校经验,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
坚持服务社会,实现共享发展。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平、优质、包容、开放的教育,让人人得到充分发展,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三)重大战略
1.战略定位
立足“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展望教育现代化2035,努力建设武陵山区教育强县,发展成为重庆市优质教育区县。
2.发展主线
深刻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趋势和时代要求,坚持把教育高质量发展贯穿“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始终,努力推进秀山教育在“十四五”期间实现“三大跨越”:
——义务教育发展由实现基本均衡向推进优质均衡跨越
“十四五”时期,要在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通过国家验收基础上更进一步,切实解决教育公平重大问题,推动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大力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推动县域均衡向区域均衡迈进,把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在更大范围实现均衡发展。推动从义务教育均衡向两端延伸,实现从学前教育到普通高中教育一体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发展格局由实现全面普及向全面提高质量跨越
“十四五”时期,回应人民群众对“更好的教育”的期盼,在普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基础上把发展力量聚焦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上来。持续转变教育观念,在校长、教师、家长以及社会中广泛树立落实“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理念。推进培养模式改革,深化课程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积极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提高教书育人能力,按照“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等要求,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教育发展水平由实现条件达标向建设智慧教育跨越
“十四五”时期,要在实现学校标准化建设基础上向智慧教育建设迈开坚定步伐。抓住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变革带来的机遇,力求“后发先至”,实现“弯道超车”。探索未来教育关系,依托“互联网+教育”打破教育时空界限,扩大教育边界,开放教育过程,积极协调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关系,构建融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为一体的教育新生态。探索未来学校形态,重视发掘学校社会性功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支持和辅助,把学校建设成为“人生的试验田”。探索未来学习方式,推进“互联网”教学常态化,推进“走班制”学习,形成处处可学、人人可学、时时可学的学习氛围。
3.主要目标
2035年远景目标:基本实现县域教育现代化,稳定成为重庆市优质教育区县。县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更趋科学、现代教育治理体系更具效能,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初步实现教育现代化,全面建设武陵山区教育强县,教育综合实力处于“两群”地区前列,建成“一区两群”教育创新发展先行县。为秀山县发挥好桥头堡城市作用贡献教育力量、提供智力支撑。
——构建更加完善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实现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推进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办园体制和政策保障体系,破解“入公办园难”“入园远”等问题,切实保障适龄幼儿“应收尽收”,全面提升普及率和普惠园覆盖率。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5%以上,在园幼儿普惠率达95%以上。
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持续提高义务教育普及和巩固水平,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以上,特殊教育儿童入学率95%以上。增加教育投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逐步缩小城乡校际差距,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推进高中教育实力提升。深入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形成县域内普通高中学校布局相对合理、各具特色,有效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的办学局面。大力推进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7%以上。
实现职业教育创新协同。完善职业教育考核、督导、评价体系,形成与普通高中教育完全独立的、类型不同的办学机制。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统筹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紧扣县域产业发展需求,探索实践校企合作办学新模式,实现电商专业产教深度融合。落实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建设要求,争创全国优质中职学校。推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以申办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专科学校为主,以参与举办全日制民办普通高等专科学校为辅,积极推动重庆武陵山职业技术学院(专科)近期规划建设,及重庆武陵山职业技术大学(本科)远期筹建。力争到2025年,学校建设二期工程项目整体竣工,配套设备完善,师资队伍、基础设施、办学经费、管理团队等达到教育部相关标准,实现首次招生。围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国制造2025》《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国家重大战略和产业战略,结合重庆、武陵山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标国家“双一流”建设,培育一批优势学科,建设一批特色学院和应用技术研究中心,着力打造办学定位清晰、应用特色鲜明、服务改革发展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民族类大学。同时推进电商产业学院扩大招生,谋划本科招生计划。
实现终身教育共建共享。以中等职业教育为基础,不断完善终身教育学习体系,建设终身教育特色基地和示范基地,开发丰富多样的终身教育课程资源,持续为城乡学习者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完善经费保障制度,健全学习服务网络,加强成人教师队伍建设等,构建终身教育共建共享常态化机制。
——构建更高水平的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健全立德树人主导机制。建立健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切实推进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思政课关键育人作用,切实推进学校综合育德能力建设,推动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
健全素质教育长效机制。探索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探索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强化学科(跨学科)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加快各学段非遗文化传承工作坊建设,开发或出版具有秀山特色的校本课程,提升素质教育实效。
健全课程改革推进机制。研制全县新课程实施规划,完善学校课程管理制度。通过推进教学改革、实施选课走班、优化教学管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生发展指导和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等,全面提升学校的课程领导能力、课程建设能力、课程实施能力和校本教研能力。
健全家校社会共育机制。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增强家庭育人的支撑力和社会育人的保障力。发挥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作用,促进学校与家庭良性互动,推动学校、家庭形成育人合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健全全面发展协调机制。强化教育发展协调机制建设,不断提升教育保障水平,全面提升县域教育质量,使教育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健全完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新格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构建更具效能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
完善教育领导体制机制。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不断提高各级各类学校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
完善依法办学治校机制。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制定教育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实施细则。全面落实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完善安全事故处理机制,构建依法治理“校闹”制度体系,有力保障师生合法权益和正常教学秩序。
完善招生考试评价制度。立足“强基计划”发展需求,完善入学制度,统筹设计小学入学、小升初、高中招生办法。完善中考、高中综合素质评价考核机制,强化体育评价、改进美育评价、加强劳动教育评价。构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多元参与的评价体系。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实施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
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尊师重教氛围更加浓厚。完善教师职业发展机制,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启动“秀美教师”建设计划,不断壮大高素质创新型师资队伍。
完善教育交流合作机制。扩大秀山教育朋友圈。探索新时代教育对外合作交流新路径,努力构建跨区域师资研培、人文交流、资源共享新机制,促使师生在学习交流中丰富提高,推动学校在借鉴经验中创新发展。
完善教育评价改革机制。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主线,以破“五唯”为导向,以五类主体为抓手,着力做到政策系统集成、举措破立结合、改革协同推进,进一步完善学校、教师、学生评价体系,促进形成方向正确,激励导向,充满活力的县域教育新生态。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教育事业发展主要指标
分类 |
指标 |
2020年 |
2025年 |
属性 |
学前 教育 |
在园幼儿数(万人) |
2.21 |
2.45 |
预期性 |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 |
95.00 |
96.00 |
预期性 | |
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 |
30 |
55 |
预期性 | |
义务 教育 |
在校学生数(万人) |
7.02 |
8.10 |
预期性 |
普通小学(万人) |
4.61 |
5.30 |
预期性 | |
普通初中(万人) |
2.41 |
2.80 |
预期性 | |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
95.00 |
>96.00 |
约束性 | |
高中 阶段 教育 |
在校学生数(万人) |
1.43 |
2.60 |
预期性 |
其中:普通高中(万人) |
1.00 |
1.80 |
预期性 | |
中等职业教育(万人) |
0.43 |
0.80 |
预期性 | |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
92.00 |
97.00 |
预期性 | |
高等 教育 |
在校学生数(万人) |
—— |
0.5 |
预期性 |
特殊 教育 |
适龄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和自闭症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 |
98.20 |
99.00 |
预期性 |
教育 投入 |
财政性教育经费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例(%) |
22.36 |
>25 |
预期性 |
三、“固本强基”五大举措
(一)着力确保“上善教育”教育理念落地生根
组织力量进行区域教育理念属性、内涵与实施细则的系统建构,通过“专家解读、系统品读、学校讨论、师生感悟、社区宣介、媒体推广”综合手段全覆盖提高认知水平,要结合学校发展规划、校园文化改造、学校治理体系建设、办学特色升级、校本课程开发、素质教育目标考核、新时代师生评价机制建设等做好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渗透,组织举办“上善教育大家谈”论坛、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建设、编辑《秀山县“上善教育”校本实践经验文集》、设立“上善杯——县域优秀校园文化巡展”常态现场会等多形式植入行动。
(二)着力维护巩固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发展局面
形成教育部门主导、职能部门配合、家校协同推进的安全教育工作新格局。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切实增强政治意识、政权意识、阵地意识,把握学校发展的正确方向,明确学校意识形态工作重点。筑牢网络完全屏障,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加强学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切实加强对国家课程落实的监督和地方校本课程建设的监管,着力完善课堂教学及学术活动意识形态管理。建立专项研判机制,定期开展针对意识形态的专题研究与舆情研判。切实加强大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常态化开展传染病防控、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高坠、防校园欺凌及校园食品安全等教育工作。建立完善校园意外伤害事故风险管理机制,有效应对教育突发安全事故,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探索构建“互联网+安全防范”体系,提升校园风险主动发现和预警能力。持续关注和防范教育系统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探索推进教育综合执法队伍建设,有效防范恶性事件的发生,及时化解影响校园及周边安全的突出矛盾及典型敏感事件。
(三)着力推行高质量发展新体系
要全系统构建学习型组织,在教育行政主管、学校管理干部、基层教职员工三个层面,聚焦全国全市全县教育大会精神、重大政策文件部署及县域行动方案,开展“有年度主题、有学期分解、有导读讨论、有督导检测、有表彰示范”的全流程学习行动,积极涵养教育系统学习力与指导力。深度推进现代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学校认识再提升、办学章程再深耕、校园文化再提质、管理体系再重构、党务校务公开再升级、办学督导再跟进、奖优罚劣再聚力”等配套手段促进县域学校治理效益行稳致远。对标县域各类教育发展短板和缺漏,细化改进举措,积极探索新发展路径,促进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进一步彰显教育全面示范效应。
(四)着力推进学校多形式多样态协同发展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建立县级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积极对接市级教科研机构,形成一体化发展合力,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建立完善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源变化动态监测机制,动态调整学校布局,优化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空间分布,形成21(城区学校)+50(乡镇学校)+55(乡村校点)的格局。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合格县自建自查,整体提升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水平。探索学区制管理模式,优化学区内教育教学管理。推进县域内学校集团化发展,将办学水平较高、教育教学质量好的学校与相对较薄弱的学校实行对口帮扶、捆绑发展,组建5-10个教育集团学校,集团内实现校长与教师无障碍互换交流。加强集团学校间共同活动专项工作经费保障。全面实施“名校带农村学校、名校带新办学校、名校带薄弱学校”“三带”战略。推进与主城名校的结对合作,积极争取县域内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与主城优质学校结对,引入主城学校的办学思想、管理理念和优质资源,整体提升县域内学校教育质量。
(五)着力促进区域教育多元特色发展
进一步梳理县域特色教育文化现状,坚持“责任到人、经费到位,考核到校”,从特色文化理论导向、实践策略、任务分解、周期督导、效度考核、成果推介等维度拟订整体工作方案和项目拓进清单。继续施行“县市两级特色学校评估、创建制度”,并将县域特色文化建设水平与新时代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校级干部任期绩效考核、校长职级制评定、公用经费增量拨付挂钩,充分释放“有为有位,善作善任”的系统内部活力。注重区域教育特色与学校文化建设、特色项目经营的有机衔接,分类型择定县级重点扶助学校并配套扶助政策,专向施力树好标杆。持之以恒地落实“四张名片秀武陵”的既定策略,并在支持力、影响力、传播力方面得到市教委、市民宗委、市文旅委的大力支持。广域引进、培养县级特色教师,花大力气突破“人才制约”的瓶颈。重构县域特色文化导向系统、激励机制和督导考核办法。结合地方教材、校本教材开发与运用,克服“特色学校浅表化、特色项目单一化、特色发展精英化”的倾向,深度厚植县域特色文化长效机制。
四、发展任务与行动
(一)完善党对教育全面领导体制机制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使教育系统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切实发挥教育“四个服务”的作用,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彻教育教学全过程,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加强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完善决策议事协调机制。落实政府教育主体责任,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健全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联系教育、联系学校制度。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党的建设组织全覆盖、工作全覆盖,推进学校党组织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做好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不断提高学校党组织的领导力、组织力、战斗力。落实学校党组织领导职责,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把握学校发展方向,全面负责学校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等工作,重大事项由党组织集体决定,贯彻民主集中制,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校园长负责制。
1.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纳入校长和教师必修课,在培训、学校政治学习、业务学习和党组织学习时系统学习。建设秀山精品党课、示范党课。开展教育系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悟行系列活动,组织干部师生知识竞赛、征文、演讲比赛等活动。
2.中小学(中职、幼儿园)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行动计划。落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推进学校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从组织体系、领导班子、党员队伍、组织生活,工作载体、工作运行机制以及活动场所等方面着力推进标准化建设。
3.中小学(中职、幼儿园)基层党务工作者培养行动计划。以增强学校党组织班子整体功能为重点,创新党组织带头人培养选拔机制,配强学校党组织领导班子,注重选拔党性强、懂教育、会管理、有威信、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秀党员干部担任学校党组织书记。加大党务干部培训力度,加强党务干部与业务干部的轮岗交流,落实同职级同待遇政策。加强党务工作者培训,每年组织至少一次学校党组织书记全员培训。
4.特色基层党建品牌项目建设行动计划。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和党性锻炼,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基本制度。以增强党组织生机活力为重点,创新党组织活动内容方式,把党组织工作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防止“两张皮”。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着眼点,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承诺践诺、党员先锋行等主题活动。
5.落实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领导机制,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着力解决一些学校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健全学校重大事项议事规则。落实校长学校法定代表人职责,推进依法治校。
(二)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系统落实
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进实践,坚持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摆在首要位置。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搭建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一体化育人平台,打造“上善”德育品牌。积极弘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掘各门课程中的德育内涵,加强德育课程、思政课程,培育县职教中心创建“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不断增强亲和力和针对性,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
1.专任教师全员轮训行动计划。按照规定比例选优配足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积极探索相关学科教师、党政干部培训后充实思政课教师队伍。每年举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研修班,办好“周末理论大讲堂”、骨干教师研修班。坚持线上线下结合、理论实践结合,通过推进理论培训,实现专任教师培训全覆盖。
2.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室建设行动计划。继续做好班主任工作室创建工作,每年评选德育标兵、德育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等称号,积极宣传先进典型。培育1-2个职业教育班主任工作室参加全国中职班主任工作室遴选。
3.德育示范校建设行动计划。突出课程育德、活动育德与实践育德资源体系建设,继续做好德育示范校创建工作,分别从小学、初中、高中和职业学校培育遴选一批立德树人培育示范学校。坚持高点定位、系统设计、整体推进,结合思政课程、课程思政,选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校本转化的典型,并发散其示范引领作用。
4.德育一体化建设研究行动计划。积极研究小学、初中、高中序列化德育发展模式,高效指导县域教育系统各级各类学校德育进阶行动。综合教育专家、学校骨干教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精心打造5—8门精品课程读本与教育指南,并选择学校试点,成熟后再行推广。培育评选1-2个职教德育特色案例和1-2个职教课程思政教育案例。
5.优质思政课资源建设行动。探索中小学劳动教育、法治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红色基因传承教育、绿色生态教育、财商教育、非遗文化教育等德育新支点建设路径,整合家校共育、社区联动、家长学校建设资源,按照招标试点、智慧补给、经费配套、成果提升与效益推广的路子建设德育模型。组织“上善杯——武陵山区中小学新时代德育建设研讨会”“上善杯——武陵山区民族教育特色发展评估现场会”等活动,扩大县域德育引领武陵山区的美誉度。依托大数据、网络化新技术,启动“心安边城——秀山县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在线辅导站”建设等。
(三)全面提升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切实扶持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实现城镇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同步建设、同步交付政府统筹使用。大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统筹配置义务教育资源,增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面,稳步解决“农村弱、城镇挤”的顽瘴痼疾,全面消除“大班额”现象,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完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入学办法,加强留守和困境儿童关爱体系建设。持续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现象,全面实施普通高中课程创新基地建设项目,整体提升课程育人水平。围绕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推动秀山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推动职业教育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化办学的格局转变。强化职校发展要素保障,完善职教基础配套设施设备建设。巩固提高中职教育发展水平,形成高中阶段教育普职协调发展的合理结构。
1.全面优化中小学(中职、幼儿园)布局。依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和人口增长(人口出生与迁移)预测,科学测算县域学位供求,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统筹规划中小学(中职、幼儿园)布局,稳定乡村教学点建设。推动建设城乡公办幼儿园30所,新建凤起小学、凤凰新城小学、南部新城小学、清溪场镇第二小学等义务教育学校,新建秀山第二高级中学,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50所,完成秀山职教中心扩建工程、完善秀山高级中学、秀山一中办学条件。
2.实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行动。大力开展普惠性幼儿园认定和幼儿园卫生保健评价等工作。加强幼儿园安全保障工作,建立健全幼儿园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建设学前教育质量评估监管体系,健全学前教育教研指导网络,着力解决“小学化”倾向,提升幼儿保教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出台编制内幼教师资入职计划和外聘幼师(含保育员)“兜底性薪酬”保障办法。到2025年,实现适龄幼儿“应收尽收”,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稳定在55%以上,在园幼儿普惠率达95%以上,推动建设城乡公办幼儿园30所,成功创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
3.实施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提升行动。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加快实施县职教中心扩建工程,扎实推进高水平学校建设,加快实施学校提质培优行动,建成武陵山区职业教育高地,争创全国优质中职学校。扩大升学班,助力更多学生升入高职成为技术型人才。提升技能班,注重对接产业需求的能力培养,为学生创新创业奠定基础。巩固、创新和提炼“半封闭,准军事化”德育管理模式,夯实立德树人工作基础。通过“以赛促训、以赛促教”与“购买社会服务”,着力提升师资水平和优化师资结构,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超过50%,夯实师资队伍基础。稳步推进“三教”改革,实施模块化教学,以点带面,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夯实专业发展基础。整合现代农艺、旅游服务和电子商务专业,主动对接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行动。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双创”建设,实施旅游人才培养和文旅产品开发行动、中药材检验检测人才培养行动和工程,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4.完善社区教育体系。完善社区教育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构建城乡一体的社区教育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办学网络,县社区教育学院(中心)负责课程开发、教育示范、业务指导、理论研究等。乡镇(街道)社区学校负责组织实施社区教育活动,指导村(社区)教学站(点)的工作,村(社区)教学站(点)为居民提供灵活便捷的教育服务。独立性社区教育中心或学校、站点覆盖率达到80%,足额落实社区教育专项经费,打造社区数字化学习公共服务平台,聚焦老人、农家、青少年的社会教育阵地,提高学分银行的推广度。每年举办全国终身学习活动周宣传活动,促进学习型社会与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建设。
5.办学条件改善“秀丽校园”行动计划。切实做好新阶段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全面补齐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短板,稳步解决“农村弱、城镇挤”的顽瘴痼疾,历史性消除“大班额”现象。对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实行“基建达标+人文过关”的基本要求。实施“秀美边城窗口学校”建设项目,在区县交界地打造一批优质窗口学校,不断提升秀山教育吸引力。研制秀山县人文校园建设标准并开展专项行动,大力推进人文校园建设。
(四)构建面向全体全面发展育人体系
建立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形成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全员参与、教育全程渗透、学科全息育人的学生全面发展格局。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扎实开展“四史”教育,引导学生从小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主义教育贯彻教育教学全过程,在学生中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从小热爱党、热爱祖国。增长学生知识见识,引导学生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夯实学业基础,培养学生的开放视野和良好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奋斗精神,加强励志教育,教育学生从小学会知行合一、敢于担当、自强不息,培养责任感、坚强意志和吃苦耐劳精神。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保护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想象力,把创造教育贯穿教育教学活动全过程,大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开齐开足体育课,加强体育硬件建设和师资配备,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和青少年心理疾病预防和治疗体系。培养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丰富学生精神世界。培养学生劳动精神和生活能力,突出劳动教育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家庭的基础作用、学校的主导作用、社会的支持作用,构建劳动教育协同机制。
1.体育特色学校、美育特色学校、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建设行动计划。健全音、体、美、劳课程监测评价机制,定期开展体育中考、艺体监测、美育和劳动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等活动,并逐步将艺术类课程纳入中考范畴。开展中小学体育特色学校创建、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创建、美育特色学校创建,到2025年全县各学校“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特色得以充分彰显。推进艺术教育改革,开发具有重庆特色的校本美育课程,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资源进校园,实施多形式的艺术教育教学,提高学生参加国家级、市级艺术活动成绩。
2.学生体质健康与运动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计划。健全学校体育课程目标与内容体系,改革体育教学,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健全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完善中考、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体育考核工作。推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校园。建立中小学(含职业教育学校)体育竞赛体系,定期举办学生体育赛事。积极培养发展学生游泳、攀爬、紧急避险等专项运动能力和身心素养。
3.学生基本生活能力与劳动能力培养行动计划。建立健全学校劳动教育体系,明确劳动课时安排,加强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广泛开展劳动实践活动,根据学生年龄实际,选择适合其身体发育和身心发展特点的劳动教育形式,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项目,采取灵活多样形式、个体劳动与集体劳动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劳动实践。建立家庭劳动教育机制,推动家校社会共育,在生活中加强日常劳动锻炼,突出劳动教育连贯性,努力让学生每年学会掌握一两项基本生活技能。
4.学生社会教育资源与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行动计划。开发建设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征的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或课程资源。着眼未来业态发展对人的要求,开设具有引导性、前瞻性的教学内容,重视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劳动精神培养和与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应用的结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好配齐学校体育、艺术、劳动以及综合实践课教室、实训基地。政府引导企业、群团组织、社区特别是高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开放实践场所,为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劳动教育、社会实践,与普通劳动者一起经历劳动过程提供条件。
5.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行动计划。政府主导,分级成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机构及青少年心理健康危机预防与管控的专门机构,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重点建立青少年心理监测、预警、评估、反馈、联动等长效机制。强化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中学学生1000人以上、小学学生1200人以上至少需配备1名心理健康专职教师。开展专任教师心理健康专题培养和培训,增加新入职教师职前心理测试。全面提升家长心理健康引导能力,定期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培训。构建三级预防预警体系,建设“心安边城——秀山县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在线辅导站”,形成有效的转接机制,做好突发事件危机干预。
(五)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面向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面向学生未来发展需要、面向教育变革的需要,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落实。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教学关系。改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变革教学组织形式,创新教学手段,改革学生评价方式。切实减轻高中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开展教学,合理设计学生作业内容与时间,提高作业的有效性。积极推进课程综合改革,认真落实课堂教学基本标准,努力适应新高考形势下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要求。建立健全课后延时服务制度,鼓励各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家长需求,探索实行弹性离校时间,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改善家庭教育,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营造健康的教育生态,大力宣传普及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全面发展、人人皆可成才、终身学习等科学教育理念。
1.深化中小学(中职)课程与教学改革。持续聚焦“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拓展性校本课程开发”“学科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县域教学资源集成库建设”等项目开展基础研究与经验推广。广泛开展“全员合格课不定期抽检”“名师在线课程远程递送”和“名师工作室片区巡回教研”等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筹建县级主干学科教学帮教团,借助县域内外名师智慧与平台,开展长效性驻校帮教行动。稳步推进职业教育“三教改革”落实“职教20条”根本要求。建立校企共建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形成校企技能人才培育机制。做好职业教育教材建设规划,全力支持县职教中心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和精品课程。
2.精品民族文化课程建设行动。高定位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教育要求,严格按照国家课程建设要求,拓宽民族教育内涵与外延,加强精品民族文化课程建设,形成“校校落实县域民族教育共性元素、点校凸显校本民族教育个性风采”的局面。力争形成小学、初中、高中相衔接的民族艺体课程体系和独具职教特色的民族艺体课程体系,编印民族文化读本,建成若干个民族文化传承教学点和教育基地,点亮秀山巴渝民俗文化品牌。
3.提升新高考教育教学应对能力。积极探索特色优质教育发展道路,在保持出口质量不降的基础上,形成错位发展格局。加快配备学科实验室、功能室设施设备,完善学科教育功能。快速推动适应新高考要求,加强高中教学团队建设。全面实施普通高中课程资源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完善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积极与重庆市知名高中建立合作联盟,推动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定期开展教师研修。全面实施普通高中课程创新基地建设项目,每年新增2-3个精品课程、1个课程创新基地、2个教学科研基地、10个市级优秀学生社团。
4.中小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行动。对接“强基计划”发展需求,学习借鉴市内外先进学校办学经验,在秀山高级中学建立“俊秀英才”流动工作站,实施拔尖创新人才早期系统化培养探索实践,努力实现从小学到高中贯通培养,发掘、培育“俊秀英才”的突出特长或潜能。探索用一定时间完成国家规定课程以及早培班特设课程,在尊重学生个人意愿及保证学生培养质量的情况下,畅通“俊秀英才”成长成才绿色通道。
5.新时代家长学校建设行动计划。各中小学建立健全家长学校组织机构,出台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成立家庭教育讲师团,定期聘请家庭教育专家对家长学校主管业务校长、教研员、骨干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鼓励中小学教师申请《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师》合格证书。定期开展家长专题讲座,免费为学校及家长提供家教知识讲座培训。组建家长学校教研团队,建立家长学校课程实验校,帮助学校培养家长志愿者。
(六)推动面向未来的智慧教育大发展
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智慧教育服务体系,推进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智能学习环境。继续深入推进“三通两平台”的应用,完成“三个课堂”(即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建设目标,实现优质资源共享,解决乡村学校无专业教师上课问题。着力构建物理和网络空间有机衔接、智能灵活、开放共享的校园环境。丰富高质量教育服务供给,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优化资源建设、应用与共享机制,建立健全智慧教育优质资源供给体系,推动中小学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搭建中职学校数字管理平台和强化中职学校数字资源校企共建。推动智慧教育试点示范,探索实践智慧教育教学新模式。分类分步组织开展智慧教育试点示范,形成并推广县域校级特色试点经验,促进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学习方式、学习评价创新,逐步实现教学模式转变。开展智慧教育素养提升培训,全面提升信息素养。支持各级各类学校科学开展智慧教育素养培训,大幅提高智慧教育领导力,持续提升广大师生智慧教育应用水平与素养。优化智慧教育管理体系,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推进各级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开展教育态势感知、教学质量监测、教育精准扶贫等数据分析,全面提高利用大数据支撑教育业务管理、政务服务、教学管理等的能力。启动实施秀山智慧教育“个十百千万”专项工程:
1.“教育云”基础能力建设行动计划。完成教育城域网标准化改造,推动教育宽带网建设向IPv6升级,各类网络、门户网站和重要应用系统支持IPv6访问。继续深入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扩大校园无线网络覆盖范围,支撑各类学习终端在校园泛在互联。推广应用师生智能化教学终端,鼓励学校多途径为师生配备智能教学终端。按照市级教育信息系统建设标准和资源共享应用要求,集约化搭建“教育云”智慧教育平台,推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服务门户及综合业务支撑云平台建设,并连通市级相关智慧教育平台。以“两中心、三平台”(秀山教育资源涵养与供给中心、秀山中小学(含中职)教师专业发展大数据诊断中心、学情分析平台、教情评估平台、校情诊断平台)建设为重点,集中财力营建县级“教育云”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县域智慧教育治理水平。到2025年,教育宽带网实现各级各类教育全覆盖,通过“三个课堂”实现教育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互动式多媒体教学设备占比达到80%,中小学学生学习终端配备水平明显提高。
2.十所“智慧校园”示范校建设行动计划。加强引领示范,建成十所智慧校园建设示范校。对标《重庆市智慧校园建设基本指南》,分期分批实施“智慧学校”硬件建设、软件开发和专项人才培养计划,加快推进智慧校园示范学校建设,总结推广示范学校先进经验和做法。加强对国家“智慧示范区”“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典型案例收集与学习。率先在武陵山区启动“未来学校”建设,着力彰显含信息技术在内的新优质学校县域引领作用。到2025年,分批建成市级智慧校园示范学校10所,争取更多学校入选国家“百区千校万课引领工程”,努力探索信息化时代下差异教学、个性学习、精细管理、智能服务典型途径。
3.百名“智慧教师”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壮大人才队伍,培育百名专业“智慧教师”。继续着力“连片网络教研载体”和“视频直播点”建设,促进教研主题化与协同制。开展互联网+教师教育创新活动,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实施县域教师网络教学能力普及型培训计划,提高新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并以示范性特色教学实践项目成就一批智慧教育专业教师。持续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专项培训,深入开展职业学校教师智慧教育教学能力和创新创业大赛提升培训、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全面提升各级各类教育工作者信息素养。到2025年,实现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管理者智慧教育领导力提升培训全覆盖,教师智慧教育素养“线上+线下”培训全覆盖。分批培育中小学校和职业院校“智慧教师”100名,推动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教学模式转变。
4.千个“智慧课堂”遴选行动计划。共享优质资源,遴选千堂示范“智慧课堂”课例。指导学校“常态课堂实录系统”建设,以课堂回放、课后反思、课程组案例教学研判等手段,持续改进专业发展。加强专题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建设与应用,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依托“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推出国家职业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设定专门评价指标,遴选千堂优秀“智慧课堂”教学案例,充分发挥示范课例的辐射效能。到2025年,建成中小学同步教学资源库,推出精品“智慧课堂”1000例,并通过网络联校、远程同步智能课堂等渠道向贫困地区、薄弱学校精准推送。
5.万名“智慧学生”突显行动计划。创新人才培养,突显万名“智慧学生”。将学生信息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水平考核,充分认识信息素养对创新人才培养重要作用。办好各类智慧学习交流活动,创新智慧学习活动内容和形式,突显一批在信息技术知识、信息意识、信息伦理、应用能力等方面拔尖的学生。深入开展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提升培训。制定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全县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测评。到2025年,智慧教育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学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形成科学、系统的持续性学生信息素养测评,掌握不同学段学生信息素养发展情况,突显万名“智慧学生”。
(七)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育人才队伍
全面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工作,引导教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把教师入口,完善师德考核办法,发挥优秀教师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建立多元监督体系和师德考核档案,严格落实师德负面清单制度、师德失范惩戒制度。加大县域编制统筹管理、动态调配力度,妥善解决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工编制需要。落实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机制,促进专业师资与专业发展高度吻合。优化教师招聘方式,促进教师结构更趋合理。充分发挥学校在教师公开招聘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探索推进岗位设置动态管理机制,按照班额、生源等情况,在核定的总量内,统筹调配各校编制和岗位数量。完善符合中小学教师岗位特点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突出对教师教育教学实绩和一线学生工作的评价,学校专业技术中、高级岗位向一线优秀教师倾斜。健全研训体系,加强研训机构建设,加大教师培训者培训力度。持续推进“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建设,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建立一批名师名校长工作室、教学专家工作室、教师创新示范团队,探索名师名专家名校长培养机制。实施乡村教师工作坊研修、特级教师送教下乡和优秀退休教师支教等专项计划,全面提升乡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严格落实中小学教师工资与公务员工资同步调整的联动机制。完善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动态调整机制,逐步落实补助标准。对涉及教师事项实行清单管理,大力减轻教师负担。完善教师县级荣誉制度,健全优秀教师表彰激励机制。加大育人先进事迹和教学典型经验的宣传推介力度。
1.教师专业化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注重专业化教师选拔,义务教育学校侧重吸收素质全面、业务见长的本科层次教师,高中阶段学校侧重引进专业突出、底蕴深厚的研究生层次教师。强化专业化教师培育,建立高校、教研机构、中小学校协同培养机制,积极引进优质培训资源,构建更加系统的教师专业能力“全员集中轮训”“片区网络联训”和“校本案例式研训”分层分类培训体系。紧密结合教育教学一线实际,组织高质量培训,努力实现教师研培100%全覆盖,切实提升教学水平。稳定保障县级教师培训专项经费总额。
2.“秀美教师”建设行动计划。大力推进“秀美教师”建设,完善骨干教师培训体系和专业发展机制,推进县级骨干教师、县级优秀教师、县级学科名师、县级学科带头人等“边城四类优秀教师逐级选拔、多元培养机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选拔有潜质的干部、教师到教育发达地区名校进行“下沉式年度专培”。鼓励县域龙头企业设立“职教师资一线浸染工作坊”。完善教师激励表彰机制,充分激发各类教育人才创造创新活力。到2025年,培养市县级学科带头人、名师50名,市级骨干教师50名,县级骨干教师300名。
3.名校(园)长培养行动计划。依托县“科教兴县”高水平人才引进平台,深化引才聚才用才机制,配套足够优惠的政策导向与“服务边城——十年计划”,增强对优秀教育人才的吸引力。建立一批名师名校长工作室,探索名师名校长培养机制,努力培育市级名师名校长及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采取全县遴选、分层培训、高校委托培养、挂职锻炼、考核淘汰等综合办法,建设县级学校优秀管理干部储备库和运管制度,提升学校管理者领导力、执行力。加大共联共育力度,引进优质第三方管理团队分批驻校助推“三名”工程提质换挡。
4.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行动计划。全面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完善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施方案,科学精准组织实施交流。引导城镇学校校长教师到乡镇学校任教任职,优质学校校长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任职,促进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职工合理流动。鼓励支持身体健康的退休优秀教师支教讲学,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采取定期交流、跨校竞聘、学区一体化管理、学校联盟、乡镇学校教师走教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健全师资城乡一体化配置机制。逐步健全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和教职工退出机制,全面健全教职工合法权益保障机制。
5.乡村教师队伍稳定发展行动计划。加强与市内有关师范院校的紧密对接与联合培养,建立大学学业表现与毕业选岗挂钩制度,促进农村学校全科教师增量提质,基本解决县域内乡村学校教师结构不合理问题。全面探索推动乡村学校教师“走教”制度,设立“走教”专项经费制度,鼓励采取“一校定岗、多校使用、就近走教”的方式,定期送教到村校点。切实提高村校点教师工作生活待遇,统筹解决教师住宿需求,解决乡村教师的后顾之忧,让乡村教师进得来、留得住、教得好。
(八)加强教育科研指导服务能力建设
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和正确的人才观,遵循教育教学研究规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教学研究体系。充分发挥教研工作对基础教育科学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支撑。建立任务明确、体制健全、机制完备、多元开放的教研工作新体系,形成以市县教研为引领、校本教研为根基、网络教研为平台、综合教研为路径、联动教研为拓展的中小学立体教研新样态。明确基础教育教研主要任务,服务学校教育教学,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服务教育管理决策。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重点打造一批新型教育智库和高水平教育教学研究机构,建设一支高素质创新性教育科研队伍,促生一批优秀教育科研成果。
1.新型教育智库建设行动计划。进一步整合现有资源,着力“放管服”三项深化,管办评三权分离”的体制机制改革,综合县政府教育督导室、县教师进修校、县现代教育技术管理中心的功能,建立县教育改革发展研究中心、县教师专业发展中心、县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县教育质量督导评估中心、县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心,发挥教育咨政和服务实践作用,切实提高教育决策科学化水平,推动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加强县教研机构建设,改进教研工作方式,积极探索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的教研工作新机制。研究制定教研工作基本规范,逐步开展标准化教研室建设和评估工作,将各级教研机构建设成为本地区的教学研究中心、课程发展中心、教学资源中心和教学服务中心。加强秀山县教育发展专家咨询团建设,为全县教育发展战略提供咨询服务。
2.学科教研员队伍培养行动计划。根据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国家课程设置方案和教师数量需要,配齐配足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专职教研员,配备好体育、艺术、心理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和技术类课程等薄弱学科的教研员。制定县级教研员选聘制度,研究制定县级教研员任职标准,严把入口关。根据全县教研工作需要,选聘一定数量的大学教师和中小学一线优秀教师作为兼职教研员,在教师培训、校本教研指导、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充分发挥兼职教研员的作用。实行教研员聘任制,建立教研员动态管理和流动机制,努力建设一支学科学段齐全、结构合理、专业能力强、作风过硬、专兼职结合的教研队伍。积极对接市教科院、市教师继续教育中心资源,稳定提高师培专项经费总额,实施“专兼职教研员能力提升计划”,实行更加系统的教师专业能力“全员集中轮训”“片区网络联训”和“校本案例式研训”。
3.教科研基地学校建设行动计划。持续开展县级教科研基地学校培育遴选计划,其中普通高中教育和中职教育各遴选1所学校,义务教育阶段3-5所,学前教育1所。力争在各学段建成至少1所市级教科研基地学校。基地学校进行教育综合研究的示范工作,开展教改实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总结、推广先进教学经验,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基地学校不断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创新校本教研组织形式,拓展、丰富校本教研内容,促进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的一体化,提高校本教研的质量和水平。加强农村地区教学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农村地区教学工作的有效策略和措施,不断提高农村地区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4.教科研项目培育行动计划。积极加强与市级教科研机构、市级学会组织等课题管理单位的沟通联络,全面提升县域教育科研水平。面向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注重研究中小学生认知、能力构建和情感发展规律,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加强学科德育研究,充分发挥教学的育人功能;加强课程实施研究,全面提高地方与学校的课程实施水平;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大力推进能力导向的教学改革和积极推进职业教育的三教改革;加强考试、评价研究,发挥其在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中的积极导向作用;加强农村地区教学研究,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每年布局40项左右各级各类别研究课题,基本实现每个学校牵头承担1-2项市(县)级课题。
5.教学成果培育行动计划。统筹推进各级教科研基地学校和承担教科研课题(项目)学校协调发展,提前布局10-20个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和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培育项目,实行“1+1”双项推进机制,培育单位确定1名负责人,聘请高等学校、教科研院所等1名专家进行长线指导,科学制定项目战略目标和实施进程,每年定期总结和评估项目实施进展,力争获得市级教育教学成果奖1-3项,努力实现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零的突破。县内设立教学成果奖培育专项经费,落实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成果奖补政策。
(九)切实加强教育发展薄弱环节建设
深入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工作,优化语言文字工作体制机制,完善语言文字工作治理体系,推动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强化专项经费保障,按需保证足额投入。不断完善教育精准扶贫脱贫运行机制,巩固教育扶贫成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建立健全教育扶贫工作考核评价机制。提升特殊群体教育保障水平,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辅导与关爱保护,积极推进随迁子女入学待遇同城化,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积极推进专门教育学校建设。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加强教育对外合作交流,研制教育对外合作交流专项工作方案,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不断开创美丽人文边城秀山对外合作交流新局面。完善教育督导工作体系,健全组织机构设置,提高教育督导质量。到2025年,基本建成机构规范健全、队伍专业高效、方法科学完备、结果运用充分、问责权威有力的现代教育督导机制。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方针贯彻落实情况、教育评价实施情况、教育经费投入情况、规范办学情况等作为督导重点推动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落实到位。
1.通用语言文字“三化”建设行动计划。加强对语言文字工作的依法管理,探索完善综合执法机制。依法依规健全机构和人员配备,不断完善各项配套政策。全面完成语言文字达标学校建设工作。提高规范化语言文字普及水平,到2025年普通话普及率达到85%。加强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的普通话教学,提升偏远贫困乡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语言文字应用水平,深入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等系列活动,稳步推进“中小幼”全学段全覆盖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按要求全面完成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信息采集与防作弊系统安装和运用工作。继续推进普通话证书的网络化办理。加强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语委干部、教师培训,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2.教育保障长效机制建设行动计划。构建完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按照“五年不变”的总基调,继续发挥全领域结对帮扶关系效用,大力推进“后扶贫时代”各项工作。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和资金监管机制,健全低收入人口教育对象动态识别机制,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深入实施义务教育控辍保学专项行动,完善县域义务教育控辍保学统筹协调机制。全面摸清县域内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底数,全面掌握县内户籍县(市)外就读、县(市)外户籍县内就读学生基本情况。加大特殊教育群体控辍保学力度,为不同残疾类别和程度残疾人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机会。持续开展劝返复学、送教上门活动,确保贫困学生失学辍学“动态清零”。
3.持续开展特殊群体教育保障行动计划。积极推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在校(园)留守儿童动态监测机制。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先保障留守儿童寄宿需求。优化简化随迁子女入学程序要求,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立足秀山县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片区特殊教育发展指导中心,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推进学前特殊教育设点布局,优化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办学结构,稳步推进以职业教育为主的高中阶段特殊教育。加强特殊教育学校专用教室、普通学校资源教室建设。深化特殊教育课程改革,完善特殊教育课程体系,深入推进融合教育研究。积极开展医教结合、康教结合改革。推进完善专门教育保障机制。建立健全科学的未成年人罪错行为预防矫治体系,推动专门教育与治安管理处理、收容教养、刑事处罚等配套衔接。
4.教育对外合作交流常态化行动计划。坚持开门办学,以渝东南地区、武陵山区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交流合作为重点,强化与周边区县的常态化沟通协作。积极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教育创新带教育合作交流活动,展现秀山“上善教育”新风采。继续承接好渝鲁教育对口支援项目,稳固建立若干个教育协同发展共同体,推进教育教学教研资源共建共享。探索“引优入秀”行动,探索实践合作办学新模式,支持学校与发达地区名校牵手组建共同发展联合体。积极开展跨区域人文交流活动,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建立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地、巴渝文化体验基地及“人文边城”中小学研学旅行实践基地。
5.教育督导评估长效作用发挥行动计划。建立完善教育督导委员会运行机制,形成统一协调、分工负责的工作格局,以高水平教育督导推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配齐督政、督学、评估监测及覆盖全学段督导任务的县级教育督导机构工作力量。按照督学与学校数1:5的比例配齐督学。健全督学资格准入、持证履职、培训考核与聘期管理等制度,推进教育督导队伍专业化。完善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相结合的学校督导制度。聚焦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完善各层次学科质量监测制度,建立健全县各级各类教育质量监测指标体系。完善教育督导报告发布制度。严格将督导结果纳入县政府年度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提高教育督导的权威性与实效性。完善教育督导经费投入机制,政府在教育经费预算中单列教育督导专项经费。
五、发展保障与措施
(一)加强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办学方向,引导干部师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即将出台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教育工作条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建立健全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联系学校制度,推进领导干部到学校调查研究、上讲台作报告、解决问题制度化常态化。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切实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为教育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切实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党建工作,严格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规范师生党支部设置形式和工作方式。
(二)深入推进教育治理方式变革
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聚焦教育系统专责推进的改革、需要教育系统协同推进的改革、需要教育系统提供研究咨询评价服务等重点任务,分层分类、有序推进,加快变革教育治理方式,确保中央和市级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坚持“放管服”相结合,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把该管的事项切实管住管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完善教育政策决策、执行、评估机制,多措并举深化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体系。
(三)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支撑机制
积极加大财政教育投入,巩固完善教育投入长效机制,持续推进教育投入稳定增长。稳步提高教育财政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例,确保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增长,确保按在校学生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增长。多渠道扩大社会投入,加大对民生保障、质量内涵等的财政统筹支持力度。完善非义务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建立与拨款、资助水平等相适应的非义务教育收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逐步提高各学段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巩固和完善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积极支持扩大普惠学前教育资源、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提高教师待遇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投入。优化教育经费监管方式,强化教育经费监管责任,落实各级各类学校经费使用自主权,建立健全“谁主管、谁使用、谁负责”教育经费使用管理责任体系。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切实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
(四)构建规划统筹落实监测机制
各级政府根据职责分工,将本规划作为项目审批和资金安排的重要依据,制订规划实施的具体方案、年度计划,明确责任主体、实施时间表和路线图。加大教育统筹力度,充分发挥规划战略、任务目标、行动计划的支撑引领作用,形成多方协作联动机制。建立健全年度评估、中期评估、总结评估、专项评估联动机制,适时开展第三方评估,强化评估结果的运用,确保规划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加强规划编制、实施、评估、监督考核全过程的舆论宣传,及时报道规划实施新机制新做法,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附件: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教育系统“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汇总表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教育系统“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汇总表 | |||||||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性质 |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
建设年限 |
预计总投资(亿元) |
“十四五”规划投资(亿元) |
“十四五”期进度计划 |
合计 |
71.565 |
60.065 |
| ||||
1 |
秀山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工程 |
新建 |
按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标准,提升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新建、改扩建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改造运动场、校园绿化、管网等附属工程。 |
2021-2025 |
8 |
8 |
建成投用 |
2 |
秀山县教育巩固提升工程 |
新建 |
新建、改扩建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购置设备设施等附属工程,主要改善普通高中教育办学条件,扩建秀山职业教育中心工程,扩建教师进修校,新建公办幼儿园,城区学校扩容等工程。 |
2021-2025 |
20 |
20 |
建成投用 |
3 |
秀山县智慧校园建设 |
新建 |
实施全县教育系统智慧校园建设工程,主要内容包括智慧校园服务及运营开放平台、智慧校园应用服务、智慧校园在线教学服务、智慧校园云守护,推进智慧课堂、智能服务体系等项目。 |
2021-2025 |
10 |
10 |
建成投用 |
4 |
秀山县高级中学扩建工程 |
扩建 |
新建校门200平方米、改造校门前道路等附属工程。 |
2023-2024 |
0.16 |
0.16 |
开工建设 |
5 |
秀山县树人高级中学建设项目 |
新建 |
占地300亩,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配套相应设施设备等附属工程。 |
2021-2030 |
5 |
0.5 |
规划论证 |
6 |
秀山县高等学校建设项目 |
新建 |
规划占地27万平方米,规划校舍建筑总面积14万平方米,主要包括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实习场所及附属用房、风雨操场、校行政用房、系行政用房、会堂、学生宿舍、学生食堂、教工住宅、教工宿舍、教工食堂、生活福利及其他附属设备设施。 |
2024-2026 |
7.5 |
0.5 |
开工建设 |
7 |
秀山县凤起小学 |
新建 |
新建教学及辅助用房和生活用房18000平方米及运动场、围墙、校园道路、校园管网、校园绿化等附属工程,购置设备设施及教学器材。 |
2021-2022 |
1.0 |
1.0 |
建成投用 |
8 |
凤凰新城小学 |
新建 |
新建教学及辅助用房和生活用房18000平方米及运动场、围墙、校园道路、校园管网、校园绿化等附属工程,购置设备设施及教学器材。 |
2021-2022 |
1.0 |
1.0 |
建成投用 |
9 |
秀山县清溪场镇第二小学建设项目 |
新建 |
新建教学及辅助用房和生活用房21000平方米及运动场、围墙、校园道路、校园管网、校园绿化等附属工程,购置设备设施及教学器材。 |
2021-2022 |
1.0 |
1.0 |
建成投用 |
10 |
秀山县平凯街道南部新城小学 |
新建 |
新建教学及辅助用房和生活用房18000平方米及运动场、围墙、校园道路、校园管网、校园绿化等附属工程,购置设备设施及教学器材。 |
2022-2023 |
1.0 |
1.0 |
建成投用 |
11 |
秀山县工业园区小学 |
新建 |
新建教学及辅助用房和生活用房18000平方米及运动场、围墙、校园道路、校园管网、校园绿化等附属工程,购置设备设施及教学器材。 |
2023-2025 |
1.0 |
1.0 |
建成投用 |
12 |
秀山县东风路小学运动场扩建工程 |
扩建 |
改扩建运动场20000平方米及附属工程。 |
2021-2022 |
0.16 |
0.16 |
建成投用 |
13 |
秀山县迎凤小学改扩建工程(二期) |
扩建 |
新建校门200平方米,改造校门前道路500米等附属工程。 |
2022-2023 |
0.16 |
0.16 |
开工建设 |
14 |
秀山县第一民族小学扩建工程 |
扩建 |
新建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5000平方米,扩建运动场等附属工程。 |
2024-2025 |
0.25 |
0.25 |
规划论证 |
15 |
秀山县乌杨街道中心校改建工程 |
改建 |
新建校门200平方米、改造校门前道路等附属工程。 |
2023-2024 |
0.085 |
0.085 |
规划论证 |
16 |
工业园区初中 |
新建 |
新建教学及辅助用房和生活用房26000平方米及运动场、围墙、校园道路、校园管网、校园绿化等附属工程,购置设备设施及教学器材。 |
2023-2025 |
1.5 |
1.5 |
建成投用 |
17 |
秀山县凤起中学综合教学楼 |
新建 |
新建教学楼6000平方米。 |
2023-2024 |
0.25 |
0.25 |
建成投用 |
18 |
秀山县实验中学改建工程 |
改建 |
新建校门200平方米,改造校门前道路500米等附属工程。 |
2022-2023 |
0.16 |
0.16 |
开工建设 |
19 |
秀山县第一中学学生公寓楼 |
新建 |
新建学生公寓楼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 |
2022-2023 |
0.53 |
0.53 |
建成投用 |
20 |
秀山县第一初级中学校运动场改建工程 |
改建 |
新建地下停车场4488平方米,改建运动场面积9912平方米等附属工程。 |
2022-2023 |
0.53 |
0.53 |
开工建设 |
21 |
秀山县民族中学运动场改建工程 |
改建 |
新建地下停车场2100平方米,改建运动场面积5000平方米及附属工程。 |
2021-2021 |
0.08 |
0.08 |
建成投用 |
22 |
秀山县平凯初级中学改建工程 |
改建 |
改建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5000平方米,扩建运动场等附属工程。 |
2025-2025 |
0.25 |
0.25 |
规划论证 |
23 |
秀山县妙泉镇中心校教学楼工程 |
新建 |
新建教学楼5000平方米等附属工程。 |
2024-2025 |
0.25 |
0.25 |
开工建设 |
24 |
秀山县洪安贵措小学教学楼工程 |
新建 |
新建教学楼2000平方米等附属工程。 |
2024-2025 |
0.1 |
0.1 |
建成投用 |
25 |
秀山县官庄街道红岩小学教学楼工程 |
新建 |
新建教学楼1000平方米等附属工程。 |
2025-2025 |
0.05 |
0.05 |
建成投用 |
26 |
秀山县石耶镇中心校教学楼工程 |
新建 |
改建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2000平方米,扩建运动场等附属工程。 |
2023-2024 |
0.1 |
0.1 |
开工建设 |
27 |
秀山县清溪场镇第二小学建设项目 |
新建 |
新建教学及辅助用房和生活用房21000平方米及运动场、围墙、校园道路、校园管网、校园绿化等附属工程,购置设备设施及教学器材。 |
2021-2022 |
1.2 |
1.2 |
建成投用 |
28 |
秀山县峨溶中学食堂扩建工程 |
新建 |
扩建建食堂1000平方米。 |
2024-2025 |
0.05 |
0.05 |
竣工投用 |
29 |
秀山县幼儿园建设工程 |
新建 |
新建设城区幼儿园20所,新建乡镇幼儿园10所(中平、孝溪、清溪、龙池、溶溪、石耶、梅江等。 |
2021-2025 |
2.0 |
2.0 |
竣工投用 |
30 |
秀山县职业教育中心学生公寓楼建设工程 |
新建 |
新建学生公寓楼一幢,建筑总面积6678.63平方米,建设内容由建筑工程和安装工程组成,包括项目相关的配套设施及装饰装修等。 |
2021-2021 |
0.2 |
0.2 |
建成投用 |
31 |
秀山县职业教育中心二次扩建工程 |
新建 |
新建总建筑面积35000平方米,包括生产型实训大楼、产教融合大楼、技能培训楼、第二食堂、教职工值班用房、学生宿舍等工程。 |
2022-2024 |
1.5 |
1.5 |
建成投用 |
32 |
秀山县电大分校迁建工程 |
迁建 |
新建教学及辅助用房和生活用房21000平方米及运动场、围墙、校园道路、校园管网、校园绿化等附属工程,购置设备设施及教学器材。 |
2024-2025 |
0.5 |
0.5 |
竣工投用 |
33 |
武陵山区中小学学生研学旅行基地 |
新建 |
占地400亩,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包含科技中心、艺术中心、国防教育中心、天文体验中心、综合活动中心等工程,配套相应设施设备等。 |
2021-2025 |
6 |
6 |
开工建设 |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版权所有: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主办: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002410002 ICP备案:渝ICP备18015756号-1 渝公网安备 500241025002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