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教育委员会关于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2024年,县教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法治思想,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贯彻落实依法治县战略部署,一体推进平安秀山、法治秀山建设,稳步推动教育系统法治建设,为努力构建“武陵山区教育强县”和“具有秀山辨识度的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现将本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推进法治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强化法治教育,培育法治意识
1.理论学习夯实法治基石。全面落实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县教委结合实际制定学习计划,由委领导组织法治领学,深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等法律法规。全年累计学习15次,参学率达100%。机关干部职工撰写学法心得体会105篇,不断提高自身法治思想和依法决策能力。机关干部以97.1的平均分全部完成秀山县普法理论知识考试,以考促学,以学促用。要求全县各学校每周开展一次政治学习,重点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重庆市义务教育条例》等法律法规为内容,同时学习以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法治思想为核心法治理论体系,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上级法治文件精神。督促学校通过完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等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课理论。
2.多元宣传营造法治氛围。通过参观法治教育基地、观看法治教育影片、举办法治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征文绘画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组织学校充分利用“三月法治宣传月”、“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6.26”禁毒宣传日、“11.9”消防宣传日、“12.4”宪法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生动活泼的学法、普法活动,吸引师生和群众广泛参与,提高法治宣传教育效果。
3.学以致用彰显法治成效。扎实开展全国青少年普法系列活动,参与学生人数69041名,参测率86.87%,向市教委、市禁毒办、市平安办推送法治类相关征文300余篇,书法绘画类200余幅,手工制作作品40余件,法治宣讲视频20余个。龙池镇中心校的《宪法伴我们成长》主题歌曲传唱视频被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采用并推广。在重庆市“学宪法、讲宪法”市级决赛活动中,我县凤凰中学荣获法治素养竞赛一等奖。
(二)完善法规体系,筑牢法治根基
1.法治考核纳目标,校园民主促发展。在现代教育管理体系中,法治工作的全面融入成为推动学校规范化、民主化发展的核心要素。将法治工作深度融入学校考核评价机制,与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水平的评定,以及校长绩效评估、年度考核与任用考察相关联。这一举措督促学校建立健全依法治校与党风廉政建设制度配套,如《案件事故报告制度》《保密监督制度》《教师申诉制度》《学生申诉制度》等,更将法治精神渗透到学校日常管理的每一个环节,确保每一项决策、每一个行动都在法律框架内进行。完善校务公开工作是法治精神在学校治理中的直观体现。通过及时、准确地公开学校事务,包括财务收支、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决策等,学校将管理过程与结果置于公众监督之下,有效保障师生的知情权与参与权,促进基层学校民主政治建设,为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与持久活力。
2.广聘法治副校长,争创安全示范校。为切实保障我县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教育系统积极整合多部门资源,与司法机关、公安机关等精心遴选并无偿聘请了83名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规定每学年需开展不少于 2 场(次)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要求以实际案例说法、结合具体事例论理,确保法治教育生动鲜活、深入人心。同时,紧密围绕市教委和县普法办相关文件及会议精神,大力推进重庆市“新时代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工作。通过不懈努力,凤起中学、鹭秀小学正以饱满的姿态,迎接市教育评估院的评估验收,高级中学、职教中心等30余所获县级“德育示范校”称号,为全县中小学依法治校树立了典范标杆,有力推动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促进依法治理,优化教育生态
关注教育热点,解决教育难点,营造具有秀山辨识度的教育生态。我县教育工作多管齐下,成效显著。于安全保障上,各校成立防校园欺凌与防性侵工作领导小组,推动并落实各项专项行动,成功遏制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政务公开层面,在县政府网站及“秀山教育”微信公众号,公开教育职责、招生政策、资助等信息,行政审批透明化,基建工程依规招投标,严守纪律作风,整治“四风”并扎实开展“升学宴、谢师宴”的专项治理工作,初见成效。强抓清廉学校建设,其中洪安镇中心校被教育部表彰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招生政策落实得力,科学划片入学,获得了绝大部分老百姓的高度认可,保障 1800余名随迁子女就读,控辍保学成果斐然,适龄儿童入学率及残疾儿童入学安置率均达 100%。学前教育进展良好,3 - 6 周岁幼儿毛入园率超 95%,普惠率达93.8%,公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渐广,缓解入园难题。“双减”成果持续巩固,作业量与时长得到有效调控,以多元模式落实课后服务要求,覆盖率与参与率颇高,向市级报送学科作业、作业管理经验等优秀作品36件,遴选优秀课后服务实施方案、课后服务精品课程案例、课后服务典型管理经验20篇报市级评选。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有序,联合市场监管、公安、消防等规范培训市场行为,进行各类专项治理行动和联合检查,出动检查人员200余人次,对163家校外培训机构进行深入检查,拆除违规广告2处,关停无证经营机构2家,协调纠纷15起,为教育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以“传、帮、带”集团化办学的模式和“三个课堂”的推进建设,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截至目前,全县师生参加市级各类竞赛获奖270人次,建成国家级特色学校32所、市级特色学校78所,逐步形成“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素质教育新格局,我县正以无畏之姿鼓足干劲向着教育优质均衡的宏伟目标奋勇迈进。
(四)健全监督机制,保障法治公正
1.严审重大决策,落实执法制度。认真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2024年新增2名执法人员,现有15名在编在岗执法人员。制定《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工作方案》,规范以“三项制度”为核心的教育行政执法行为。我委将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凡有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重大项目等决策事项,都要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控性评估,重点进行社会稳定、环境、经济等方面风险评估。未经风险评估的,一律不得作出决策。
2.强化社会监督,提升应诉水平。健全教育纠纷处理机制。我委建立了教育投诉举报处理机制,设立了投诉举报电话和邮箱,加强教育信访工作,依法依规处理教育信访案件并做到有诉必查、有查必果,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全年我委共受理信访件65件(电子信箱28件,交办件19件,群众来访8件,网络平台办理10件)、互联网加督查件185件,2024年行政复议受理案件0件,应诉案件0件,信访事项按期办结率达 100%,群众满意度达到较高水平。
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
1. 法治宣传形式不够创新。法治宣传教育的形式和内容还需进一步创新和丰富,部分法治宣传活动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有待提高,以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应积极探索多元形式,如线上线下结合、文艺创作等,同时依据群体特点定制内容,提升宣传效果。
2. 教育行政执法力量相对薄弱。落实“三项制度”不够彻底,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执法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应对一些复杂教育执法案件时缺乏有效应对手段,难以确保执法工作的高效,不利于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影响教育领域的秩序。为此,我委将持续强化执法队伍建设,定期开展专业培训,提升执法人员的业务素养与能力,同时建立健全执法监督机制,以更好应对复杂案件。
3. 学校法治文化建设有待加强。部分学校在法治文化氛围营造方面还不够浓厚,法治文化活动的开展不够经常化、制度化。我委将持续督促时时学法的良好氛围的营造,利用好校园广播、宣传栏、文化墙、张贴法治标语、悬挂法治横幅等多种形式宣传法律法规和法治文化,通过法律知识讲座、模拟法庭、法治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征文绘画活动等,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治观念。
展望未来,县教委将以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法治思想为核心,持续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强化法治教育的深度与广度,提升师生的法治素养,不断完善教育系统法治建设长效机制,持续规范教育行政行为,依法保障师生合法权益,确保教育领域的依法治理更加精准高效,努力提高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为全县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
三、对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的工作建议
无。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版权所有: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主办: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002410002 ICP备案:渝ICP备18015756号-1 渝公网安备 50024102500278号